再见大凉山

文章来源: 上海彤程公益基金会   发布时间: 2019-09-18 19:31:49   点击次数:

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度,在摇下车窗的瞬间还是让我感受到了它的力度,空气中夹杂泥土的清新,云卷云舒的恣意张扬,让我暂时忘却了旅途的疲倦,尽情享受西南秘境带给我的辽阔和壮美。从机场出发为了节省时间,我们直接驱车前往位于大凉山州府西昌百公里开外的昭觉县,即将到达的学校是四开乡中心小学校,位于昭觉县城西南方,距离昭觉县城22公里。

前往大凉山前的一周,我和同事们在彤程基金会上海办公室接待了从大凉山布拖县石咀小学来到上海游学的彝族女童班的小姑娘们。当时,同样作为少数民族的我,对于面前的这个民族的感知也仅仅是皮毛。

当天晚上,我带小朋友们去吃了正宗四川火锅,弥补了一下江南饮食带给他们的味觉不适应。记得点菜的时候我问大家“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大家不约而同回答的是——土豆。我不太理解,为什么会是这么普通的土豆。到了大凉山昭觉乡的大山里,才发现,原来土豆如我们吃米饭一样,是他们的主食,很多孩子除了土豆也没有吃过其他的食物。

此次的学校走访和以往的彤程高中助学计划略有不同,2019年我们和水滴汇聚基金会共同发起了校园医务室计划,为学生建立校园第一层守护,同时把健康卫生教育观念带进贫困山区。

此次一起同行的还有来自北京的两位资深培训师,届时将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医疗急救培训,而这次针对性的培训主要包含“意外伤害消毒处理”和“预防拥挤踩踏”。

在学生培训期间,我也与校长聊了许多,从中得知了不少关于学校的状况。四开中心小学校始建于1945年8月,距今已有73年历史,学校总共有36个班级,学生2491人,全部为少数民族,是日哈乡规模最大的学校,其中班级最少的人数也有60余人,大班额(高于标准人数:45人班级)的情况更是学校的常态。

针对“摔伤”和“踩踏事故”这两个重点隐患问题我们为学生开展了一天的培训,藉此提高学校老师、同学的安全责任意识,帮助大家搭建第一层自我保护屏障。这是四开学生第一次接受关于校园安全的培训,而校园医务室的设立也是日哈乡的第一所,这些看似普通和平常的行动,到了这里其实是一种奢侈品。

昭觉城,彝语意为:山鹰的坝子。婉转的山路层层叠叠的起伏让我切身的感受到了它的名字的深意。

前往第二所走访的山顶小学的路上,道路因为年久失修正在全面修路,到了山脚不得不下车徒步,海拔三千多米,对于一个喜欢越野赛的我来说,这简直是太好的高原训练机会,大约两个多小时的往返路程,也在卡路里的消耗中愉快的到达。

驻村干部告诉我因为所处地域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山里的人被外界的诱惑吸引,容易误入歧途;而医学常识的匮乏也使得不少人染病后没能及时治疗或者无法正确的根治。这种情况下有的孩子成为了单亲或者独居儿童,小小的身影又是如何面对一个人回家做饭照顾自己的重任呢,说实话,我有些不愿去想象。

在觉嘎村的村部,我见到了彝族小姑娘:几落,披着小小的塔尔瓦,害羞的笑着,只看她的笑容就足以感受到高原的阳光照耀的光芒感。眼睛往下移动,我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双手是一个11岁的小朋友的手——几落三岁的时候,一次在火堆旁烤火时不甚跌进了火盆里,双手也烧作了一团肉球,仅有两根指头留在外面,在这八年的时间里,这仅有的两根手指成了她手部活动的全部。

今天的几落已经是手术后两个月的小勇士了,曾经几落的妈妈,这个不会讲任何汉语的地道的彝族女人,从未想过已经烧成肉球的手还能重新的打开,虽然满是自责但是如今满眼的希望也让她苍老的脸上有了光。再有三次手术,小几落的手就能恢复到基本正常了,我不知道在手术的过程中,这个涅槃的小姑娘还要承受怎样的手术疼痛和复健的艰辛,不过我知道等到她肆意自如的用双手去泼墨绘画、去感知溪水的灵动,去触摸山野的芬芳,去创造属于她的美好未来的时候,那高原的阳光一定会比任何一个瞬间都耀眼万丈。

我愿意等待这一天,她才11岁,我愿意做个美好生命的见证者,一路前行。

凉山自有它独特的魅力,婉转而壮美的澄澈风景、干脆利落的阳光照射、不拖泥带水的阵雨洗礼、披着塔尔瓦的彝族同胞兄弟、穿着手工缝制的透着金丝线的彝族姑娘、带着纯粹笑容清澈眼神的山里娃娃、现烤的凉山特有小黑猪肉、不沾辣椒面不舒服的红皮土豆……每一个瞬间都撑起了这个迷人而多元的地域,有我的不解之处亦有它的迷人地方。

我想我会记得这个地方,以及在此次旅途中遇到的对社会充满感知力的可爱的人,交流过的朋友,也正是所有微小的感知与缘分让我们促成了每一次充满善念的举动...

没有校长的努力,我们不会发现我们带来的医务室和课程可以起到如此之大的作用;没有驻村干部的努力,我们也不会发现在角落里无人问津的小几落...

愿下次再见大凉山,所有的一切都比此次所见的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