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教会我们的事

文章来源: 上海彤程公益基金会   作者:图文/亘将、柿子、陈静怡   发布时间: 2020-07-09 16:56:14   点击次数:

2020第八届中西部儿科专科医疗人员培训计划 学员张道国医生专访

你能否想象一个人的生命
会因为他人而有了全然的改变?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有了“医生”的存在
医生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接引者
他们用双手迎接着我们的到来
聆听着我们的第一声啼哭
也陪着我们走到人生的尽头

张道国是安徽东南部芜湖市的一名儿科医生,在无为市人民医院工作。去年12月从安徽来到上海,参加彤程公益基金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院附属新华医院举办的中西部儿科医师培训。

想要把新的理念和技术带回老家,精进自己的医术是张医生来到培训的初心。

因此在这期间,他一直流转于新华医院的ICU病房、新生儿科、血液科等各个科室进行临床学习和工作,目前在急诊工作。培训的这段经历对他来说也是从医生涯中非常有意义的时光,因为他看见了生命的无可奈何与无限可能。

张道国医生在儿科的照片
张道国医生在儿科的照片

1.病房里的故事不是童话

病房里的故事不是童话,有的结局很悲伤。

在ICU和血液科工作的时间里,即使怀有一颗平常心,也不乏有难过的时刻。在ICU,他所照顾的一个孩子患有先天性代谢综合征。从出生到满周岁,这个孩子都是在病床上靠静脉输送维持营养。

周岁生日的时候,张医生和其他几位同事来到病房祝贺。那时的孩子整个人瘦小而干瘪,胳膊和腿细得像蜡烛一样,而肚子却肿胀如青蛙之腹。但这个瘦弱的身体里,却有着顽强的精神力,他还能向医生伸手,试图抓住东西。

从他伸出的小手中,你彷佛能看到对生命最纯真的渴望。

针对孩子的病情,医生们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比如经口鼻喂糖水,从1毫升慢慢加到5毫升。但是因为孩子的肚子涨得过于厉害只能停止。之后孩子还出现了因感染导致的发热病症,这让治疗又重回起点。孩子的母亲哭着叹息道“没办法,这是我们的责任,只能坚持下去”。尽管家人和医护人员都为这个孩子投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但他依然没能留在这个世界。

张医生坦言这对他来说是可惜的,也几乎是在医护工作当中挑战最大的事。这既是对医生知识与技术的挑战,也是对自身心态的一个挑战。

孩子们稚嫩的脸上写着对生命的渴望
孩子们稚嫩的脸上写着对生命的渴望

而血液科患儿们的命运也同样如此,这些孩子基本都患有不同类型的癌症。他们承受着无法想象的痛苦,却有着超乎年龄的懂事。

张医生曾经遇见过一个来自老家的孩子,7岁就患了白血病,需要做骨穿和化疗。高浓度的化学化疗药水会让孩子出现恶心,呕吐,掉头发的情况,但他的眼睛里却还是闪着希望的光,苍白的脸上努力露出微笑。

医生,我什么时候能好啊?”

“你放心吧,慢慢会好的。”

这样的问题张医生经常从小病人的口中听到,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能把他堵得哑口无言。他只能安慰他们说会好的。

看到孩子们遭受着反反复复的折磨,张医生也于心不忍。为了缓解孩子们的痛苦,他会主动买玩具逗孩子们开心。“有时候买玩具是起了一个安抚的作用。可能一个小玩具不值几个钱,但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让他们开心是最重要的。”

虽然对于那些愈后状态不佳的孩子来说,每一天都是生命的倒计时。可是通过这些简单的小玩具,他们最后回忆里不只是药水,还有快乐和希望。

《人间世》中医生安慰孩子会是长在树上不凋落的叶子
《人间世》中医生安慰孩子会是长在树上不凋落的叶子

2.挑战生命的可能

正是因为生命是如此脆弱,张医生才更下定决心要不断开阔视野,挑战那些即使渺茫的可能性。

在新生儿科的轮岗中,张医生遇到了很多在医学教科书中都没看到过的疾病,只有在专业级别的儿科和专科才能见到。比如有一次,张医生遇到了一个因为先天性葡萄糖醛酸酶缺失引起的黄疸疾病,这个疾病张医生只在课本上见过。

“要是在安徽,我可能一辈子都遇不到一例这样的病例。在新华医院学习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让我的视野开阔了许多,见到了前所未见的事,对我而言已经收获很大了。”

认真记录和查看患儿情况
认真记录和查看患儿情况

这样有挑战的病情,张医生在新华医院还见识了不少。在孩子住院的过程中,他们会尽力给予孩子最精心的治疗,通过专业知识的交流做好病情诊断。对于张医生来说,能从死神手里抢回孩子的生命,看到那些患儿在他们的努力下病情好转甚至痊愈是给予他最大成就感的事情。

“俗话说,医学是违反自然科学的,也总是在打破自然规律。我们需要挽救站在生死悬崖边的小孩,提供他们健康成长的机会,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和同事探讨各类病情,不断开阔视野
和同事探讨各类病情,不断开阔视野

3.改变未来的力量

张医生谈到基层医院和上海三甲医院两个明显的不同之处是治疗手段和患者的依从性。“在基层医院,我们知道病情的原因,但不一定确定如何处理,中间的过程怎么走。但是像新华医院这样的教学院,最大的区别是知道前因后果,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理解和操作起来也会更顺利、更及时。”

在新华医院的急诊科,每一个步骤与流程是完善且高效的。假如120急救车接来了一个病人,电话通知后5分钟内需要到岗,10分钟内给出诊疗意见,领导、专家组会前来会诊,保证不错失治疗的时机。

此外,在三甲医院患儿家属也更倾向于认同医生的诊断,配合医生开展治疗。而在基层医院,患儿家属的依从性很难保证。不少患者对基层医院的技术水平和诊疗结果有一些顾虑,想去大医院寻求更有保障的治疗。

采访中的张医生感概良多
采访中的张医生感概良多

所以他希望自己回去后能把当地哮喘门诊这块开展起来,弥合两者之间的差距。

在他的老家芜湖有近60万儿童,以哮喘的治疗为例,要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至少需要3个月以上。如果要来上海看病,孩子和家属将经历多次的舟车劳顿,这无疑给身体本就不好的孩子加重了负担。如果能在当地解决,将会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不小的便利。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规划,张医生也跟这里新生儿科的几个老师一起建立了微信群,方便随时请教和咨询一些疑难病症和治疗方案。“对病人来说是减负,对我自己来说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4.看见存在的意义

在医疗纪录片《人间世》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绝不都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它隐藏了各种忧愁,苟且,伤痛,但医生可能比别的职业更容易找到存在的意义。

如果说疾病是一场人类与死亡的对决,那儿科医生就是为了这些幼小的生命勇敢与命运斗争的人。

这些医生希望通过培训掌握更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虽然并不能消弭所有的遗憾和无奈,但它引导了一种对生命的思考。

论语里说未知生,焉知死。反过来也一样,未知死,焉知生。从儿科医生的故事里,我们能看到死亡与悲伤,也因此不断反思生命与医疗的意义。在诊疗中,我们不止医治孩子的身体,也在守护孩子童年的快乐,让小城市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平等友善的治疗环境。这些在医院留下的成长印记将伴随孩子度过未来的漫长岁月。

这些,都是医生教会我们的事。

项目介绍

彤程于2012年起,携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开启“中西部儿科专科医师培训计划”,旨在通过一年的专科培训与临床实习,为中西部地区及医疗欠发达地区免费培训儿科专科医师奠基专业理论知识和更厚实的专业医疗技能,回归以人为本的医疗实践,建立有利于儿童医疗的照顾环境,提高中西部地区儿童的生活质量。

到2019年12月已参与培训的医师有一共有329名,每年创造病患儿童就诊服务量达120万人次。